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
1936年10月份红军三大主力,中央带领的红一方面军、贺龙带领的红二方面军和徐向前带领的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,这也标志着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结束了。

不过,来到陕北他们才发现,这里比他们想象的更贫困。以往在别的地方还可以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,日子还可以过下去。但是,这里就没有土豪,都是贫民。

当时陕北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,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,比江西苏区还要差。

李德曾撰文回忆道:“放眼望去,除了几处肥沃的河谷,其余都是贫穷的黄土地,四处见不到树林,只有深谷纵横。这里常常受到干旱和洪水的侵袭,坚硬如石的土地,即使被开垦出来,收成也少得可怜......只有城市人和大地主才能住上房子,农民毫无例外地和牲口一起都住在窑洞里,这种窑洞就像是在土坡上挖的坑道......农民和部队战士每天地伙食,通常是三碗小米饭和一点酸菜。”

陕北普通民众自己种地,收获的粮食,都不够自己吃的。就更不可能有余粮了,吃的穿的,连取暖用的火柴都没有。

生活的艰难程度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。

更何况当时陕北还有刘志丹、徐海东带领的少量的红军,他们的生活都异常的艰难了,就不用说中央大部队到了这里了。

很显然这种情况下,红军是不可能在陕北立足的。

如何才能生存下去,是红军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。最后,毛泽东给出了一个方案,算是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这个方案就是去山西,到山西有很多好处,山西比较富裕,可以打土豪,分田地。这里是阎锡山的地盘,没有蒋介石的部队。

但是,到山西也不是长久之计,阎锡山也不傻,若是红军一次两次出没山西,他是不会在意的。但是,时日长了,他就会加强防备了。

红军不得不想另一个出路,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知道陕北红军面临的窘况,他们答应给红军一批物资,但是,他们只答应把物资放在边境让红军自己去取。

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了两万人的“西路军”,他们在徐向前的带领下,就去取这一批苏联援助的物资了。

但是,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他们在路途中遇到了马家军,在武器装备不如马家军的情况下,红军几乎是全军覆没,遭到了重大的打击。

当时,连国民党也认为,红军在陕北根本无法生存,不是饿死就是穷死。

从1935年12月红军发布的经费使用标准,我们就可以看出红军缺钱到了什么地步:

办公费:方面军司令部和军团部每月各20元。师部10元,团部5元,营部2元,连部3元。

特别费(主要供部队冬天烤火及杂费):方面军所属每月300元,师部每月200元,团100元。

优待费(医务、通讯、机务工作人员及军事专家,按其工作能力划分等级):一等技术人员每月12元,二等技术人员每月8元,三等每月4元。

休养费:重伤员每月4元,轻伤员每月2元,重伤员须入院治疗者,发休养费1元。伤病员住院期间每天发伙食费5分。死亡者一次发抚恤金20元。

由于经费缺口太大,四方面军的4军和31军到陕北一个月了,眼见天气越来越冷,大多数战士还是穿着长征时的破烂衣服。11月28日,红31军军长肖克、政委周纯全向彭德怀汇报:“我军给养除后方直属队外,生粮二天、干粮三天,是就地筹粮。棉衣除前日造外,领了1110套,缺2084套。草鞋每人平均一双,帽子五分之一,鞋子四分之一,大衣七分之一。”

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。

一个人没吃没穿会饿死冻死,一支军队没吃没喝没衣物也会陷入绝境,所以,当时对红军来说,不仅要面临国民党军事围剿,更重要的是,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,不然,不等敌人围剿过来,自己就饿死冻死了。

好在,面对当时主力红军的困境,当时不少人伸出了援助之手。这些援助让红军度过了难关。后来毛主席也说,这时候的红军能度过难关、绝境逢生,要感谢三个人。

2

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谁呢?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,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
Top